护生乃方便 护心为究竟—— 以丰子恺《护生画集》的创作及其特色为例
“好生之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如《尚书·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周易·系辞》:“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阴阳不测之谓神”、“天地之大德曰生。”《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
“好生之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如《尚书·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周易·系辞》:“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阴阳不测之谓神”、“天地之大德曰生。”《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
三、香与佛教袅袅香烟,灵动飘逸,上通苍穹,感格鬼神,下怡性情,净化环境,因此香在大多数的宗教和各种祭祀活动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供品与用品,在佛教中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与作用。佛教创立于印度,印度属热带气候,不仅盛产各种香料,而且民间广泛采用香料来增香除臭、驱虫辟秽、防治疾病。也因此,佛经关于香的记...
人类社会早在数千年前就开始使用各种各样的香料以增香除臭、驱虫辟秽、防治疾病,无论是帝王将相、文人雅士,还是僧道医巫、各界百姓,对于各种香品无不喜爱,与之相应的香具也是林林总总,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香道、香文化。一、我国用香的历史与香品的分类1、我国用香的历史人类使用天然香料的历史极其久远,在古代...
2006年3月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良好社会风尚,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各地佛教界积极响应,结合佛教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研讨和宣传活动,出现了“知荣辱,讲文明,树正信,促和谐”的新...
稍懂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林则徐是晚清爱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是我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禁烟运动的杰出先驱。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林公晚年自刻印章语)的封疆大吏,还是一位虔诚的佛门弟子呢!在他身上,萦绕着佛家悲天悯人的情愫,其爱国佑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气概,体...
有一次,佛陀住在跋耆族人的舍弥村中。那时,耆那教教主尼干子,刚在波和城过世不久,当地的耆那教教团便分裂为二派,彼此之间对教义有不同的看法,因而意见不和,相互斗争。耆那教的在家弟子们,对这种情形都感到厌恶与反感。耆那教分裂斗争时,一位名叫「周那」的沙弥,正好也在波和城结夏安居,对这个情形十分清...
有一次,住在拘睒弥城瞿师罗园的比丘们,因为对一位比丘的犯戒与否,有不同的认定而起了争执,后来僧团分裂,形成对峙的两方,彼此互相谩骂攻击。佛陀听到了这个消息,前来瞿师罗园,想为他们排解。首先,佛陀确认起争执的传言是否属实,问比丘们说:「比丘们!听说你们为了一件犯戒与否之事起了争执,彼此以言...
有一次,佛陀住在瞻波城恒伽池边,正好当地僧团里有一位比丘犯了过错,被其它比丘发觉了,大家都起来指责他。可是,那位犯错的比丘,面对大家的指责,要不是找借口搪塞,就是顾左右言他地逃避,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不但如此,而且还对来责问的比丘怒目相向。佛陀知道了,就告诉比丘们说:「比丘们,将这个人驱离!为...